当前位置:主页/推荐新闻
中心新闻:留守儿童与心理创伤

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罗静等人在《心理科学进展》发表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述评文章。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心理健康方面 
   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且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学留守儿童,高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好于初中留守儿童,年龄越小心理问题越突出。 
  

   (2)自我意识方面 
   留守儿童自尊较低,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而事实上,留守儿童在聪慧性上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解决问题和自责是他们依次采取的应对方式。有盲目反抗心理,大多对父母充满怨恨。 
  

   (3)情绪与社会支持方面 
   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委屈难过,状态焦虑和抑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女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留守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社会支持较少,尤其是主观支持低,主要是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4)社会行为方面 
   留守儿童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较突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有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检测出较突出的交往问题包括放任与自暴自弃,受欺负与攻击等。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5)人格方面 
   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下述一些人格特点: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这也可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给自己心灵带来长久的心理创伤。 
  

   (6)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学习习惯不良者较多。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学习兴趣不高。辍学现象严重,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也比一般儿童严重。留守儿童在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以及校园暴力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以小学生为重。 

    (7)家庭与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相对疏远,亲子关系上出现父母的榜样作用缺失,父母监控机制弱化等问题,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性、文化知识性、娱乐性较低,矛盾性突出,独立性相对较强。家庭教养方式多为诸如惩罚,干涉等消极方式。留守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常常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此外,与农村一些三无青少年,即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的“问题少年”的交往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形成长期的忽略,就容易发展成上述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政府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在中国发展时期,解决好留守儿童现象,有系统,长期性,全面性关爱工作,惠及那一颗颗被忽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