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推荐新闻
猥亵男孩案越来越多 性教育课不能只让女生听
有些小学上性教育课就让男生自由活动猥亵男孩的案例越来越多 
 男处长涉嫌性侵犯男童,男童成为受害者。有小学校长表示,学校有开性教育课,但是对学生防性侵犯教育内容不够,对男生的教育更少。受害人的家长担心,孩子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会不会遭受心理创伤?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副教授、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建议等儿童情绪稳定后找心理医生治疗。 
 文/记者章程、伍君仪、黄茜、曾卫康、谭秋明、陆建銮、徐静实习生吴才林 
 家长忧心: 猥亵男童更难发现 
 “以前都说男孩小时候淘气,长大了就省心,但是现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的诱惑太大了,男孩也不能省心。”家住海珠区的男孩家长廖女士说,传统观念中,孩子受性侵犯主要都是发生在女孩子身上,但是近年来猥亵男孩的案例越来越多。前不久,华东师大二附中男学生揭露被金牌老师集体猥亵的事情也引起了很大关注。 
 “现在网络、手机平台上太多乱七八糟的信息,担心男孩子容易受到误导学坏。”廖女士认为,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性教育,“越是遮遮掩掩越不好”。 
 “同性之间的成年人猥亵儿童行为更加隐蔽,比异性的猥亵更难以发现,让人防不胜防。”荔湾区的男孩家长林女士说,中国很多地方,成年人喜欢拿男孩的生殖器开玩笑。“有些男性长辈当着男孩说些黄色笑话,甚至捏捏男孩的生殖器,有的家长不以为意。有的家长就算不悦,也不能出声反抗,否则别人会觉得你小题大做。” 
  林女士说,男孩的隐私很多时候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几岁的男孩子还穿着开裆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去接近、猥亵男孩,家长很难发现。 
 心理专家: 
 恋童和同性恋没必然关系 
 广州日报:李军是同性恋吗?是不是找不到“同志”而把目光投向未成年人? 
 徐震雷:李军的行为属于恋童,与同性恋基本上没有关系,尽管恋童癖者一般是同性恋者。恋童癖者在法律上具有完全责任能力,应该负全部法律责任,世界各国的法律都不会因为他们有心理问题而减轻其法律责任。儿童没有责任能力,不管受害人同意与否,法律上对于恋童癖者都是按照强奸论处,应予严惩。同性恋者属于社会正常群体,除了婚姻之外,和异性恋者享有的权利是基本一样的,并不是犯罪。临床上的恋童癖者并不是找不到同性关系的对象,而是只对儿童感“兴趣”。 

 广州日报:受害儿童心理会留下创伤吗?应该如何处理? 
 徐震雷:对于很多受到性侵犯的儿童来说,心理确实会受到伤害,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事情是一次危机,处于急性期的儿童可能情绪激动,建议尽量淡化处理,若非司法调查必须,要尽量不要提起事件,以免儿童受到第二次心理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会慢慢减少。 
 在一两个星期之后,儿童的情绪稳定下来,建议找心理医生,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否则可能留下抑郁。心理医生首先要和受害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在一生中会碰到自己不愿意碰到的问题,这是一种无奈,不是一个污点。不想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他们会在大脑像放电影一样闪回事情的经过。心理医生会鼓励他们把事情说出来,这个过程也许会很痛苦,会用哭来释放情绪。正确面对事情,创伤就会减轻。 
 广州日报:受害儿童会不会变成同性恋?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孩子的性困惑? 
 徐震雷:一般来说,同性恋在人群之中占的比例在3%左右,遗传的因素占到90%以上。没有确凿证据说鸡奸会使异性恋变成同性恋。很多长大以后明确为同性恋的人回忆童年有过被鸡奸的经历,可能本来就是同性恋。因此,家长不用担心性取向发生改变。十二三岁的男孩刚刚进入青春期,性取向还不稳定,可能有同性恋的冲动,如果不是天生的同性恋,将来长大后会恢复正常。如果孩子有疑惑的话,家长只要跟他们说“你不会变成同性恋”便可,以免他们会想得过多。 
 广州日报:家长如何预防孩子受到恋童癖者的侵害? 
 徐震雷:这次受害的儿童主要因为钱而受到诱惑,因此家长在钱的问题上要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免他们从其他方式获得钱。家长应掌握孩子的基本性取向,晚上要孩子在家里过夜。识别变态的人是很困难的,家长只能加强监控孩子上网在干什么,禁止未成年人去网吧。 
 小学校长: 性教育课很少讲性侵犯 
 事实上,广州市的小学已经普遍开设了性教育课程。荔湾区鹤洞小学校长陈容介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性教育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有时,学校会联系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或者专科医院的有关人士开讲座。 
“目前,性教育的内容主要侧重讲述男孩、女孩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教孩子正确应对。比如男女的性发育情况,女孩的月经、男孩的遗精等。关于防止性侵害的内容不多。”她表示,在学校的安全教育里,会特别交代女同学警惕性侵犯。“如果有男性来兜搭的话,不要理睬;如果有人意图不轨,要大声呼救,立即告诉家长或老师。”对男孩子的安全教育则主要是怕他们打架、闹事。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男孩都是比较让老师“放心”的群体。在一些老师心目中,性侵害似乎和男孩子没有关系。“有的小学上性教育课时,只让女生留下来听,男孩就自由活动。”一位芳村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陈容认为,现在社会环境比以往复杂,网络又发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确应该完善。“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在安全教育模块中利用校本课程去宣传防止性侵害的知识。” 
 有些小学校长也注意到,在“男处长性侵男童”事件中,网络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引导孩子文明、健康上网,远离不良信息? 
 “这是个难题。”荔湾区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虽然小学普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使用手机,甚至有的小学不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治标不治本”。 
 “他们在手机上聊什么、跟谁聊,老师很难完全了解。现在的孩子很有个性,维权意识也很强,老师即使怀疑也不可能去翻看学生的手机。”这位校长认为,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更多地需要靠家长的监督和学校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