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治疗方法
意外创伤儿童的“艺术治疗”
吕素贞   儿童烫伤基金会会讯
     「我的孩子自从意外发生之后就很黏人,常常哭闹和做恶梦,给他画画有帮助吗?」
     「我的孩子整天不说话,都在画些我看不懂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孩子的画呢?」
    这些都是意外创伤孩子的父母常会有的问题。在孩子不幸遭到意外之后,伤心的父母除了全心照料孩子肉体上的伤痛之外,对于孩子心理的创伤反应,如:表现出退缩、呆滞、暴怒或易受惊吓、木然……等等,常是不知所措。「艺术治疗」在此时可以提供什么协助呢?
    一、何谓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一种透过艺术创作而做的心理治疗,在欧美先进国家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疗与教育界之中,尤具对于儿童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更是有显著的疗效。
    由于艺术治疗是结合了「艺术」与「心理」的一门专业,因此它逐渐发展出两大学派。一是:「利用艺术创作而做的心理治疗」(Art psychotherapy)此学派认为艺术作品是从潜意识流露出来的一种象徵性符号,必须再透过语言的诠释与探讨,才会有治疗的效果,二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就已经是治疗」(Art as Therapy),因为当一个人专注于创作时,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变化,不只是血压、脉搏、脑波都在改变,肌肉也能放松,情绪得以纾解,享受了超越时空的自由,身、心、灵亦同时得到了统整,在这样的过程中,语言的诠释与探讨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此学派者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治疗,甚至创作与治疗可以同时完成。
    二、艺术治疗如何帮助意外创伤儿童?
    以「艺术创作的过程即治疗」的角度来看,当受伤儿童愿意动手创作时,即开始了心理治疗,由于创作本身就有释放情绪,达到放松的效果,因此不论孩子的创作是什么,即使只是任意涂鸦,只要孩子能专注与投入,他便暂时忘却了伤痛,而内在也自发性的开始疗癒的运作。
    三、当孩子拒绝动手创作时怎么办?
    并非每个孩子在一开始都会愿意动手创作,但是,不管孩子拒绝的理由什么,我们都要先尊重孩子的意愿,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更是有意的提供给孩子练习说:「不!」的机会。这是因为心理治疗中要传达给创伤儿童的第一个讯息是:「孩子!不管你伤得多重,你仍然有选择的权利,并非从此任人摆佈。」
    这是为往后的心理復健奠下重要的基础。尤其在意外发生后,孩子受到的惊吓有许多是来自于大人的反应,当大人们仍沉溺于追究责任所引发的强烈情绪当中时,孩子会有极度的不安全感与自我怀疑,此刻他最需要的是全然的接纳,一再的保证与足够的时间来缓和情绪。
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才是心理治疗的首要工作。
      四、如何引导孩子愿意跨出创作的第一步?
     有效引导孩子愿意动手的方法有许多,原则上是要先考量孩子的肢体功能、手眼协调能力、体力与耐力,然后再为孩子设计出难易度适中,能引发高度兴趣的活动,并且使用容易操作,但完成后的满足与成就感较大的一些媒材,尽量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受限于预设的完成模式。
      引导时亦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断创新与变化,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被「视觉上」亮晶晶的各色珠子所吸引而愿意串出一条美丽的项练,跨出了第一步,但同样的媒材对另一个孩子来说,或许是幼稚而无趣的;他可能需要「触觉上」强而有力的东西,例如:用蜡笔使劲的涂或狠狠的敲,在画面上制造出一场世界大战……等等。此外,今天对串珠珠有兴趣的孩子,明天或许除了黑色蜡笔之外,什么也不想要。不过,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创作,跨出第一步,他便已进入到艺术治疗的领域。
      五、如何鼓励孩子开始画画?
      倘若孩子不肯下笔,但能够以口语互动时,我们也可扮演他的工具,供他使用。例如:可以一边共同翻阅旧杂志,一边问孩子:「你喜欢哪一张图片?我帮你剪下来。」剪下来之后,拿出图画纸,问:「你喜欢把这张图片贴在图画纸上的什么地方?我帮你贴。」贴好之后再问:「你看这图片旁边的空白地方会有什么东西呢?你说我帮你画。」慢慢的,图画纸上除了图片之外,已越来越丰富,增加了许多由图片延伸出来的景、物,之后再问孩子:「这张画里好像有一个故事喔!你说说看我帮你写。」
       如此一来,孩子即使没有动手,也已不自觉的慢慢走进图画的世界里,而孩子若不是双手无法动弹的话,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不小心」画错他的指令,或「听不懂」他的要求,那时,孩子便忍不住想自己动手了。
       这只是许许多多引导方法中的一例而己,只要是真正关心孩子,愿意用心去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和习惯的人,就有能力去掌握引导的要领与契机。
       另外,有时透过团体的力量更能激励孩子的创作慾望,让几个孩子在一起创作可以增进彼此学习的机会,尤其在不同的创作方式、互动与分享当中,孩子感觉不弧单,并且学习从各人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可以有更宽广的视野,提高容忍挫折的能力,这种团体治疗的效果有时是个别艺术治疗所达不到的。
例如:曾经有个孩子在团体中每次只用黑色的蜡笔去用力涂满整张画纸,什么话也不肯说。有一天他来到团体迟到了,兀自加入已围成一个圆正在作画的伙伴中坐下来,打开蜡笔盒盖,突然他的手停在半空中,因为,黑色蜡笔用光了!就在那一刻,所有孩子不约而同向他伸出手--手中全都拿著自己的黑色蜡笔要给他!大家全都愣了一下,笑了!--为了如此有默契的举动,也为了彼此心照不宣默默支持的力量,这孩子突然发现到:他那一直以来没有说出口的声音早已被听见了,并且得到了回应,他从此有了转变。
     六、如何鼓励孩子画了之后愿意说?
     当孩子已经愿意动手创作,但对于完成的作品不愿说任何话时,我们也不要去勉强他,切记:创作本身就有治疗的效果,孩子肯动手才是重点,任何对作品的批评、分析、解读,或过度的赞美与追问,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威胁而退缩,甚至放弃。
     经常可以听见父母这样的反应:「整天就是画这些怪兽,不能画点别的吗?」「哎!蝴蝶怎么画得比狗还大?」在小王子这本书中,作者小时候不也是因为大人们总是无法分辨一只蟒蛇和一顶帽子而放弃了画画吗?若是大人们能问孩子:「要不要说说看你画的是什么?」孩子的感受就会不同,再加上以「我」为开头的说法:「我看到你用了好多的红色。」、「我喜欢这朵小小的花。」、「我觉得这幅画里好像有一个故事。」……等等,更能鼓励孩子开口。
     当孩子开口谈他的画时,我们就必须用心的倾听,可以使用同理心的技巧,并且尽量以「开放式」的询问与他互动,例如:「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会比:「这幅画让你害怕对不对?」更恰当,因为当孩子只能回笞:「对。」或「不对。」时,谈话便趋向封闭,无法开展。何况这样的问话容易导入大人们预设的方向,有时并非孩子真实的感受。
     七、如何由孩子的画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除了倾听孩子的描述之外,更要用心观察孩子的画,画中有哪些部份是特别强调、夸张的?有哪些是特别简略、潦草或遗漏的部份?另外,孩子在画中的构图、笔触、用色、内容……全都透露著内在的讯息,只是,这些讯息就必须由专业的艺术治疗师来判断,一般人只要做到鼓励孩子去创作与描述就已经达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即治疗」的效果,而不必急于去做分析。
     虽然坊间亦出版了一些分析图画的书籍可供参考,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心理治疗并不是以「发现问题」为目标,企图寻找孩子的问题还不如用心在: 如何陪伴与鼓励孩子不断的创作下去。
     即使从孩子的描述中发现冲突、矛盾与困扰时,我们亦可用前面所提的「我」开头的回应方式,「我听见你说这只猪讨人厌。」、「我感觉你好像生这只猪的气。」、「我喜欢你刚才说的故事。」……有时只单纯的复述孩子的话,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因为孩子感受到是:「我真正被听见!」而愿意说更多,那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去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另外,复述孩子的话经常可以帮助孩子客观的整理自己的想法,让他有新的发现,而开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八、如何设计一个治疗性的创作活动?
     当我们希望与孩子做深层的沟通时,必须先有安全感的建立做基础,在适当时机慢慢导入针对孩子的状况而设计的活动,例如面对一个仍在伤痛中的孩子,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画出一座山的线条,加上一棵树,之后,交给孩子,说:「你看,这里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受伤的动物,……你来画画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只要让孩子愿意接下去画,不管故事怎么编,都会有他自己的影子在里面,例如:这只动物的性格,牠是怎么受伤的,对受伤的感觉以及目前的渴望……等等,其中包含著是孩子无法说出口的种种情绪,透过这样一个隐喻的、有距离的、安全的空间,孩子才有机会轻轻碰触他那伤痛的心灵,去经歷他的恐惧、自责、愤怒或耽忧,在一个可以被忍受的状况下,他再面对自己受伤的事实。透过这样创作的歷程,慢慢的去释放隐藏著的情绪,去探索、去整合,最后再回到现实里来,这便是一个创伤心灵走向復原的必经之路。
     另外,孩子若画了一艘小船在大海里漂流,并且描述:「我觉得它好孤单。」时,可以建议性说下去:「我们来帮它靠岸好吗?」让孩子选择他要的港湾。若孩子画了迷路在山林里的小狗时,可以建议:「突然,小狗听到远处传来主人的呼唤声,……」诱使孩子让剧情发展下去,成为一系列的故事画。有时也可与孩子共同创作,例如:画出另一只动物去与原先孩子画的受伤的动物对话,视孩子的当时状况去扮演支持者或挑战者,……等等,都是一种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这样产生出来的力量会比去分析孩子的画有更大的治疗功能。
     九、为什么不要轻易去分析和解读孩子的画?
     除了前面六、中提到过度的询问与探测会使孩子退缩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治疗中「发现问题」并不等于「解决问题」,许多人企图分析孩子的画,好像只要读懂了便找到了答案,而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绘画语言,没有公式可套,任意猜测或自以为懂,只会造成反效果,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心理上的创伤和肉体的伤都是需要时间慢慢的修復,持续的关怀、支持与有品质的陪伴才是艺术治疗的本质。
     十、艺术治疗师扮演什么角色?
     在为创伤儿童做治疗时,艺术治疗师是在为孩子创造出一个最适于疗伤的时空,多半时候也是把自己化成这安全环境中的一环,静静守候,只有在必要时,才会把需要传达的讯息悄悄的透过隐喻故事编进孩子的图画里去。
    通常艺术治疗师会以孩子的需要适时地变换角色,有时像孩子的美术老师,有时像心理治疗师,有时更像一个艺术家,然而,最重要的角色是:全然的接纳与陪伴一颗受伤的心灵,为它神奇的、令人敬畏的自癒能力做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