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青春期的心理创伤和成长的苦涩
普通人》又译作(《凡夫俗子》)是五十三届最佳影片得主,对于贯于解读本质主题的观众来说,他们可以看到青春期心理创伤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可以看到两个缺乏女人的爱的男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普通家庭的生活情感轨迹。伤心自责的儿子走出心理阴影,逐渐去适应现实生活,开始享受与他的朋友、女朋友、父亲的关系时,他的爸爸却发现自己比儿子更可怜,明白自己比儿子拥有的更少。不过最后,父子二人说着 I love you I love you too并深情相拥的场面还是让观众温暖了一把,不至于走出电影院咒骂影片不近人情。总体上看,这是一部温馨又苦涩的普通人的电影。好莱坞获得学院荣誉的得奖影片往往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的,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也往往集中在一些另类的人或事身上,如教父、午夜牛郎、沉默的羔羊之类。像普通人这类反映普通家庭的题材获此荣誉确实少见。当然,这里说的普通是指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或者说是中上层,剧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律师。
影片另一个闪光点是它的声画结合。影片开头是寂静的片头字幕,列出主演、编剧、导演、制片、片名等,字幕的背景是青蓝的天空,这是一个远景的空镜头,字幕结束后镜头顺势缓缓摇下,展示出下面青蓝色的湖面和湖边的树木建筑,此时祥和的钢琴声响起,镜头开始在一幅幅全景的风景镜头间切换,像是我们熟知的Power Point的风格,随着钢琴声的逐渐激烈,人的和声响起,镜头也切进一所小教堂里,原来前面的钢琴声是一首合唱诗的前奏。
随着镜头的左右横摇和渐容的切换,最终在音乐停止时定格在唱诗班中主人公的脸上。这一段不漏痕迹的声画镜头,不仅展示了故事背景--一个中上层社区的环境,还为整部影片定下了舒缓平和的节奏,这是这个社区生活的节奏。而其中的高音部分也预示着戏剧矛盾的开始。除掉这经典的开场,片中也有出采的地方。在儿子与母亲难得的一次交流中,两人脸上渐露暖色时,柔和的钢琴声响起,但很快,随着两人各顾各的表述和升级语调,气氛紧张起来,钢琴声也戛然而止。这段钢琴只持续了几秒。还有更短的。当父亲指出母亲只爱自己未曾爱过家人后,母亲失语地走进房间,在她愣神的一杀那,响起了两声钢琴,仅仅只有两个音符。最后一个镜头,父子二人坐在白雪残留的房前深情相拥,随着镜头由中景拉升为全景俯视镜头,和着提琴、吉他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的音乐响起,给人温暖力量的感觉。
全剧的配乐段落不多,除掉上述的四段外可能就找不到了,而这四段也是以钢琴为主力。但这简单的四段配乐不仅为整部影片营造出生活的格调,而且与画面的结合十分漂亮,使画面的旋律和节奏的美感凸显出来。
另外影片的运镜基本很平稳,多用固定镜头和中近景镜头。除了适应大量对话场景的需要,也营造出生活的气氛和节奏,符合Ordinary People的故事主题。至于镜头的构图方面,厨房里和心理诊所室内的演员调度和光影运用也有很多出采的地方。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不论你是奔着内容去的本质主义倾向的观众,还是奔着形式去的形式主义倾向的观众,或者你是两者兼备的完美主义倾向的观众。